前言
在2年前的某次戰術訓練鑑測中,我和朋友M7借了某顆大容量的背包,用於攜帶三線裝備以及額外的負重(因為鑑測規定排除武器、彈藥和一二線裝備以外需要背負”20公斤”的重量😬)。雖然順利的通過了測驗,但在訓練的過程中小編的雙肩被肩帶壓到完全沒有知覺,甚至在剛上背包時瞬間雙手是麻到沒辦法好好持槍...。
經過了上述慘痛的教訓,小編我下定決心要想要買一顆負重系統好的戰術背包。認識小編的人都知道,我是一位希望裝備盡可能具備多用途的玩家,因此我在基於訓練與外出旅遊的需求(加上自身的經濟考量),我選擇了5.11 Tactical Rush24的這款背包作為我短期旅遊以及訓練上的三線裝備載體。
後續和Lion分享心得後,喜歡長途旅遊的他更是買了一顆二手的Rush72(雖然最後直接被他當作兩把長槍的槍袋使用...😐)。經過將近1年的使用經驗,在春假的這段期間終於決定撰寫成使用心得文分享給各位參考,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5.11 Tactical Rush24 / Rush72の基本資料
5.11 Tactical Rush24の構造
Rush系列的包體的外型很寬,大致輪廓呈現方形,方便使用者放置不同尺寸的內容物。因為希望能夠具備日常及訓練用途,小編我挑選的背包顏色是Ranger Green (RG),在野外時會有一定的隱匿性,且又不會因為迷彩的造型導致作為日常旅遊包時過於顯眼。
雙肩帶呈向內凹的ㄑ字型,整個Duraflex材質的肩墊環繞肩頸,有效的將包體重量分散到全身。
雙肩帶上也有MOLLE織條設計,可以插上小配件或是作為導引水袋管線用。
軍規包標準的胸扣以及快拆扣都有設計,也都有對應的織帶可以調節長度,並且都有彈力帶可以將多餘的織帶做整理。
底部兩側的日字扣用於安裝額外購買的腰帶模組,若你是有時常背負重物或登山的需求,這部分蠻推薦的,不僅可以用於固定和分擔重量,也可以安裝附包擴充空間,但建議要安裝確實,避免在行進過程中噴裝。
提把連接處比照軍規包設計採用雙縫線,增強了整體結構的強韌度。握把兩側皆具有開孔,可以提供水袋的線路通過。
而在提把旁有內層刷毛的小空間可以放置墨鏡或手機,而在這顆2.0版本裡這部分有針對這空間做加大。
側面有收束帶可以在打包完後拉緊壓縮包體用,同樣有彈力帶可以做收線。
包體兩側均有側袋,空間足以放入600ml的小水壺,但小編我個人會選擇放置背包防水套或是匕首這類長條狀或是比較不占空間,且會需要在某些時刻方便取出的物件。
當然除了直接將物件放入側袋內以外,也可以在外側的MOLLE上加裝水袋包拓展包體容量。
包體的前側頂部也有兩個小空間,其中一側小編我會放置一些修補用的小工具,像是束帶、膠帶、縫線包、麥克筆、六角扳手、打火機、鎂棒等等。
另一側會放相對日常的小物件,像是鑰匙或面紙等物件,同樣秉持著方便拿取的目的,在2.0版本的這兩側空間都有多加隔層,在放置許多小物件時不會感到雜亂。
向下延伸則是背包的前空間,外側整面都是典型軍規包具備的MOLLE條,小編後續在這裡又額外配置一個副包用於裝外套或雨衣。在上面也可以看到魔鬼氈面,可自行貼上喜歡的臂章。
在2.0版本中,前空間與主空間之間有魔鬼氈夾層,可以放置雨衣或是薄外套(這設計隱匿到要我上官網做功課時才發現)。
前空間被區分為很多小隔層,一般小編我會將行動電源、錢包、防蚊液、濕紙巾、爽身粉、塑膠袋等物件放置於此。內側可以看到還有一個暗袋,如果是訓練取向的話,小編我會放置用於和三線裝備佈置或固定的綁帶與傘繩(畢竟是要到營區才會使用到的東西就放在內側一點),日常的話則是可以放一些小文件。
背包底部也有MOLLE條,可以使用織帶將睡墊或帳篷等大體積的物件外掛在背包底部,妥善分配裝備位置與配重。
Rush 24的主空間容量很廣,以產品定位而言足以應付24小時的作戰任務(12/72/100的款式以此類推),但如果只是日常旅遊的話, 依照小編的經驗應付3天2夜的行程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前側有2個尼龍網袋可以放置小物件。
上層網袋我會習慣放置夜間或低光源會需要的頭燈或螢光棒,當然如果是日常需求的話,則會改為小配件包或是一般的雜物包,下方網袋則會選擇放置備用彈匣,對應的日常用品就會視重量相對較重的隨身硬碟之類的。
而底部還有一層暗袋,在任務取向上同樣會選擇配置備用彈藥,而改道日常旅遊則會變為筆電充電器的收納空間。
Rush 24的15吋筆電隔層(12.5x11x2吋)有大約5mm厚緩衝墊,可以避免運動過程中筆電和其他行李碰撞,而本身也是懸吊在包體上的,和底部有保留一小段距離,因此在放置背包時不用擔心筆電會直接撞擊地面,可以說是相當貼心的小巧思。要說麻煩的地方就是在背包頂部的內刷毛空間如果有放置東西的話,取放筆電時會相當不方便。
最後在背包最內側是水袋層(18x25吋),裡面有一片塑膠板能維持構型與配重。另外貼附在包體側的頂部也有扣具能夠懸吊水袋,是個蠻不錯但也是小編我最近才真正使用到的用途的夾層設計(沒辦法設計的太隱密了😂)。
5.11 Tactical Rush72の構造
Rush72的大部分構造其實都類似於Rush24,所以我這邊僅針對兩者較明顯的差異性作介紹。除了整個包體的容量比24大一倍以外,腰側還直接多加了可摺收的腰帶分散重量(Rush24需要另外購買腰帶組裝),並且在腰帶外側也有MOLLE條,能夠多出拓展包體的空間。
側袋的空間變得更大以外還設計成外凸狀,能夠放置更大體積的水瓶。
前空間的配置因為在高度上有明顯的增加,因此在前後兩側多加了網袋,可以放置更多小雜物。
頂部的兩個小內袋也被結合再一起,但依然不影響使用的定位,可以放置一些小物件或小工具。
Rush72另一個比較特別的設計是前空間與主空間是分開的,中間的夾層可以放置雨衣、外套甚至是頭盔等物件,並且透過背包收束帶固定。
內側也有一個暗層很適合塞入背包防水套。
主空間的配置模式也跟Rush24相同,可以視為容量plus版,且為了控制背包下陷的問題,原本塑膠的襯板升級成鋁質穩定架,如果在登山時不幸骨折也可以作為固定板。
至於容量到底有多大呢?除了可以塞進兩把全尺寸的步槍以外,還可以將一隻IKEA的大型哈士奇布偶塞進去(別問我為麼是哈士奇,要問Lion🦁)
最後以哈士奇背Rush72的可愛照片作為這篇章的結尾。
5.11 Tactical Rush24 / Rush72の使用心得
小編我使用5.11 Tactical Rush24這款背包已經一年多,作為狐生的第一款”有牌子”的戰術背包,我最喜歡的還是負重系統。在背負15公斤的情況下感覺只有5公斤的負重效果,由此可知這款背包從肩帶到背板的設計之成效(我好希望國高中時代的背包是用這種系統的😔)。
在第一次背負大約10公斤的Rush 72跑動時,更給我感覺像是背後裝上了彈簧那樣輕鬆,藉由這次的購買經驗真的帶給我極大的感想。
偶爾在自己需要外出測槍時也能夠將長槍上下槍身分解並塞到Rush24裡充當槍袋,節省了不少外出的行囊數量。
基於模組化的設計以及我個人的需求,小編我在訓練時會將背包側面、前面以及腰帶兩側都安裝上附包,將整體容量擴充到40~45公升。當然在日常生活為了達到輕便的目的,會將附包和腰帶拆除。
5.11很貼心的將Rush系列產品依照任務時數分為不同小時數,提供不同需求的買家參考,雖然對於偶爾會有2天1夜訓練需求的我,偶爾會遇到背包體空間不太夠的問題(當然這也關係到本人那還不成熟的打包技巧...😓),但基本上在外出旅遊時,我認為每款背包所對應的外出時長大約是任務時長的1.5~2倍。
Rush72在同樣背包外觀的基礎下拓展了不少空間,可以放置更多訓練需要的裝備。就算當初為了參加3天2夜的訓練臨時跟Lion借了大背包,因為包體配置都大同小異,所以也不會有操作不順的問題。
唯一的不同之處是腰帶的部分,它雖然能夠分擔重量,但對於全裝的我會造成操作的不便,所以基本上都不會使用,然而相較於Rush24模組化的腰帶,Rush72的腰帶是固定在背包上的,所以就算不使用也無法任意拆卸(但是可以摺收的功能倒是彌補了這部分)。
5.11 Tactical Rush24 / Rush72の優點
1.5.11 Tactical的Rush系列是在國內相對評價的戰術背包,並且推出了不同尺寸型號提供給不同需求的使用者。
2.Rush系列的背包都具備優良的背負系統,在背負大重量時能夠有效地將重量分攤到全身。降低雙肩的負擔。
3.1050D的雙織尼龍不僅質感舒適,雙重PU塗層在面對小雨的情況下也有一定的防水效果。
5.11 Tactical Rush24 / Rush72の缺點
1.Rush系列的背包底部布料厚度對於時常惡操的訓練派玩家可能稍微薄了一點,加上是1050D這種相對較細緻的尼龍,不論是Rush24還是Rush72都有出現底部磨損或有小破洞的情況。
2.由於外型設計關係,Rush系列的背包厚度較大,因此在背負時重心會稍微偏後需要習慣(當然這部分會跟個人打包技巧有關)。
結語
以上就是本次5.11 Tactical Rush系列背包的分享啦~~很感謝Lion借我Rush72測試以及Helikon與我分享背負Rush72訓練的心得(雖然這兩個人打死都不想寫這篇文案的草稿讓我很頭痛...),很開心能夠購買這顆背包作為我的旅遊以及訓練背包,每次回老家時也從原本的左提一袋又提一袋,變成一顆背包上肩就走,真的讓我變得方便許多~
希望這篇文章能夠幫助到對這系列的背包有興趣的讀者!未來期待有更多多有趣的裝備與各位分享!就敬請期待啦!!
您可能感興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