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戰刀"疤"-WE SCAR-L v2介紹&評價(性能升級紀錄)

 

前言

想購買自己的第一把槍卻對於槍種毫無頭緒嗎?找到夢想槍枝卻又怕性能不如自己預期...與其用金錢買經驗,不如花點時間,讓小編我向您娓娓道來吧~

SCAR(Special operations forces Combat Assault Rifle)作為比利時FN公司著名的突擊步槍,以FNC突擊步槍為基礎設計,與同期大口徑的精準射手步槍版本(SCAR-H)於2005年左右開始供美軍特種部隊使用,並取名為「MK16」和「MK17」,並分別依照槍管長度分為標準型(S)、室內作戰型(CQC)以及狙擊型(SV)。原本有寄望能夠全軍換發,但由於操作差異與造價問題,使的它最終無法全面生產替換,但依然不影響這把突擊步槍在世界的重要定位。

從最初踏進生存遊戲圈起,小編我就有個夢想,就是能夠熟悉世界上所有的槍械構造和操作。在之前已經把三本家(AR、AK、G36)摸透了,接下來就是往其他分支槍型前進~趁著WE系統更新到v3的這段關鍵期,小編我看到了一把二手的WE SCAR-L v2,不僅受到1槍3匣只要3500元的誘惑影響,也透過原槍主提供的照片與敘述了解內部有經過多處有趣的改動,因此小編我基於學術研究與開創新科技樹,決定買下它做研究(絕對不是因為碩士壓力大才亂買的😗)

WE SCAR-Lの基本資料

長度:525 / 717~776mm

重量:3200g

槍管長度:255mm

載彈量:30+1發

彈匣重量:365g

彈匣瓦斯容量(12KG瓦斯):17g

材質:鋁合金、亞鉛合金、鋼、強化塑料

初速:110~120 m/s(0.2g/25度)


WE SCAR-Lの外觀

SCAR的外觀極具特色,雖然最初設計初衷是希望能夠替代AR槍型,所以有不少機構會和AR槍型的操作類似,但還是有很多地方有所差異,小邊就在此逐一介紹。
音叉火帽設計讓這把槍在射擊時能夠有響亮的共鳴,雖然可以另購延伸槍管讓整把槍變成標準型,但是小編我希望這把槍的定位保留在室內作戰,因此保留原廠的短槍管外型。
導氣座上面是摺疊準星,側面圓形按鈕按下後即可掰動摺疊機構。
並且這裡有個設計的小彩蛋是導氣座頂部的機構拆卸下來可以作為拆卸槍身的六角扳手用。雖然很方便,但因為WE SCAR的後座力是出了名的大,所以幾乎所有螺絲都會是大力的鎖死。因此相較於這個,我個人比較建議用力矩較大的L型六角扳手拆裝(也避免施力過大造成該零件損壞)。
上槍身前端的底部與兩側皆有皮卡汀尼導軌,可以安裝各種配件與握把,這裡小編我保留原槍主的配置裝了一顆反向的復刻BCM GUNFIGHTER前握把。
槍機拉柄是SCAR最具特色的其中一項設計,號稱「拇指毀滅者」的拉柄可以左右互換,並隨著射擊時跟著槍機覆進,雖然市面上有推出無覆進版,但小編我就是喜歡原味的設計(我買它就是想看拉柄作動的樣子阿~~)
槍機釋放鈕(網球拍)和彈匣井的10度傾斜切角和AR槍型極度相似,但是有趣的地方是械彈鈕的網格防滑表面和類似手指停靠板的切槽設計,且卸彈鈕的設計其實是雙邊的。
雙邊射選鈕方便玩家左右手皆能操作,段位還算蠻清楚的且撥動阻力不會太高。除了像圖中這種類似G36槍型的90度設計以外,小編我也看過類似AR槍型的180度版本,兩者其實應該都在Airsoft系統上通。而在真槍上若以時間線推敲,應該是為了降低美軍的訓練成本而優先推出180度版本,後期則為了因應歐洲市場的需求而做角度改動。
上槍身後側有刻上MK16 MOD 的型號標籤以及使用彈藥和流水編號。
槍托與槍身之間的墊片也有槍背帶扣環,可以結合傘繩套安裝槍背帶。
握把的部分也從原本的AR造型改成BCM GUNFIGHTER造型握把,持握起來舒適度超高~~
一體成形的上導軌設計可以提供玩家安裝不同的瞄準鏡或雷指器,凹槽處也有格數的記號。
小編我自行花2000元另購了復刻的EOTECH 553和G43組合,整體出瞳距和透光度都不錯,雖然還未驗證實際耐震表現,但光是沙色外型搭配EOTECH刻字我只能說「帥就完事~😎」
靴子造型的厚實槍托也是SCAR極具特色的設計之一,雖然體積看上去很大但都是塑料材質所以重量很輕(這大概也是導致這把槍頭重腳輕的原因之一)。
左側上方和尾部按鈕分別能調整托腮的高度和托桿的長度,調整範圍分別為3段與6段。

折疊起來後的SCAR縮減了不少體積,方便射手在狹小空間中攜帶。

儘管已經有光學瞄距,但小編我還是基於以備不時之需的原則保留了機械瞄具的安裝空間,可以在緊急時刻立刻做替換使用。
WE SCAR-L的彈匣是可以和M4相容的,這部分和真槍的設計極為相似。

WE SCAR-Lの內部機構

相較於AR槍型,SCAR的上下槍身固定插銷僅有前面一顆,取出後將下槍身往前推即可取下。
隨後槍托的部分是垂直滑軌的機構,同樣往下抽出即可,注意這裡要頂住槍機覆進緩衝塊可能會噴出。
最後將槍機和覆進桿抽出即可,這裡眼尖的朋友應該有發現為何緩衝塊末端是白色的呢?

沒錯~這裡除了會介紹內部機構以外,對於原槍主以及小編我自己的調整和分析也都會在此和各位分享~
最一開始時小編我看到緩衝塊被銷到幾乎沒有的厚度時感到很困惑,明明是一把後座力出了名的強的一把突擊步槍,為何會將此處削掉?
後來才知道原槍主購買了AMG的快速緩衝套組,這玩意雖然能降低槍機覆進的衝擊,但是也會減少部分的行程距離。或許是為了體驗到更多的覆進反饋,或是確保更多行程讓彈匣的頂桿有足夠多的時間將網球拍頂起而做的決定。

然而這樣過多的切銷會導致槍機過度位移,一般射擊時不會有感覺,但若是用手拉動槍機時則會卡住下槍身的某處而無法復位,需要拆卸下槍身才能解除(卡住的具體位置尚未確認,也有可能為個案),因此小編我決定將多餘削除的部分補回~
用的材料就是超大橡皮擦!(因為我好窮,也沒有太多工具能做精密切銷才出此下策...😭)
用一個新的緩衝塊做比較切下對應的長寬尺寸後逐漸降低厚度。
最終在覺得差不多時再用強力膠與熱熔膠做接合。
最終測試的結果在不造成槍機卡住的情況下,大約可以切銷掉原廠緩衝塊1/3的厚度
而在WE系列的槍型中,後定失效也是常見的問題,這邊小編我透過3層的熱縮套和1層吸管成功墊起網球拍。
並且做測試不會影響零件的操作後再組裝起來,但儘管如此處理還是會遇到後定失效的情況,再次分析後推測應該是彈匣彈簧疲乏或不構有力的緣故,未來小編我會考慮購買強力彈簧做交叉驗證
原槍主在槍機部分也是毫不手軟的改成RA-TECH NPAS 氣閥可調速飛機,過小編我測試可以調整的範圍大約為70~120m/s (0.2g),然而可能因為使用時間較長,因此槍機底部已經有明顯的凹痕,考慮到可能會再次遭受撞擊而斷裂,小編我決定進行打磨。
首先拆掉飛鏢彈簧的固定插銷與兩側的固定塊。
隨後將頂部的覆進簧導軌拆除。
最後將所有零組件取下後就可以安心打磨啦~
最終再重新安裝回去即可,在飛鏢簧差銷的步驟若覺得很難穿過彈簧可以用細的六角扳手做導引輔助。
另外在最一開始拿到這把槍時,就有聽說原槍主有把WE SCAR有改楓葉管皮,但是在我最初測試時30公尺的水平彈道分布卻異常的分散。於是小編我決定在暑假的空檔花點時間直接把Hop座拆下來檢查。首先將底部導軌的前後兩個螺絲拆下。
隨後將Hop座外部螺絲的前面那顆拆除後即可將槍外管取出。
隨後再將對應Hop座外部的螺絲全部取下後就能將槍內管連同Hop座一同取出。
再取出之前也記得先將前端的檔塊取下,對應的螺絲都蠻明顯的且不太需要技巧這裡就不多提。
網路上有某國外影片的拆卸影片為了省事,會選擇將Hop座在中段滑軌凹槽處就先取出,這裡會發現有點卡且會存在零件磨損的風險,所以小編個人還是建議依照前面敘述的做法乖乖從最前端取出。
Hop座頂部有一顆小的止負螺絲,旋出後即可將內芯取下,這樣的機構對於熟悉WE槍型的槍匠朋友而言應該都不陌生。
原槍主還有在旋鈕內側黏上一層膠帶,是為了增加摩擦力避免Hop設定受到震動而偏移,但是由於選擇的膠帶太厚,導致下壓幅度減少太多。在小編我最初使用0.4g彈重射擊時也會有末端彈道下墜的情況,建議若想增加摩擦力使用紙片加墊即可。
側面螺絲旋出後即可將外殼拆出看到內部機構。
趁這個機會順便換上4UAD摩擦大師(AKA小賴皮),順便測試看看到底效能如何~~
為了解決內管晃動的問題並確保氣密,小編順便用止洩帶纏了兩圈墊厚,鎖上厚確實改善了不少。考慮到是後座力較大的槍型,小編我在所回去的過程中每顆螺絲都稍微加大了點力道(在確保不滑牙的情況下)。

WE SCAR-Lの性能表現

1.初速穩定度測試

射擊彈藥:0.2gBLS彈

射擊溫度:28度

次數

調整前低初速

調整後低初速

調整後中初速

調整後高初速

1

75.11

79.24

98.69

119.1

2

79.93

77.9

101.0

118.6

3

81.95

72.94

98.59

115.7

4

77.29

73.47

100.2

114.1

5

75.23

77.55

100.6

113.8

6

74.3

74.32

99.68

112.9

7

72.72

72.5

103.0

112.9

8

76.07

76.35

98.38

113.7

9

79.00

73.15

98.12

113.4

10

78.51

75.12

99.65

113.9

平均初速

77.01

75.25

99.79

114.81

初速落差

9.23

6.74

4.88

6.20

初速落差百分比

12.0%

9.0%

4.9%

5.4%

由於在調整前並不知道這把SCAR的槍況,所以在剛收到時有先初步測試過初速表現,再調整完後也做了一次更全面的分析,也感謝社團的朋友Chris,便宜賣我RA-TECH的NPAS萬向調速工具,讓我能夠完整評估這把槍的表現。 可以看到在經過內構整理後,WE SCAR-L在初速穩定度上有明顯的提升。在低初速表現還是會因為氣密緣故仍存在一定誤差,再加上自身分母群數值較低,因此有相對高的初速落差比例。此外,過低的初速搭配下壓力道過大的Hop up有機會導致氣體推力不足以將BB彈推出,這部分可能也是造就誤差的原因之一。

而相較於飛鏢旋鈕全開的高初速表現,中初速的狀態下會控制每次射擊時前送的氣體量,因此比較不會受到擊錘每次敲擊氣閥的力道不同影響,這也是小編我比較推薦中初速的原因(此外中初速威力也相對和善適合遊玩)。

因此若是你的WE SCAR初速表現不盡理想,不妨先試看看重新檢整一次系統,可能只是其中某處的螺絲沒有調整好而已也說不定~

2.彈道測試

射擊距離:10 / 20 / 30公尺
射擊溫度:31度
彈藥參數:0.43g BLS彈
射擊次數:10次(去除2個極端值)
靶紙大小:A4(每一小格邊長為1cm)

從距離10公尺的彈道表現可以看出,WE SCAR-L在經過升級與調整後,在近距離的表現蠻中規中矩,除了整體偏差或許受到射擊習慣或瞄具偏差影響稍微右移了一點,但都還是可預期範圍內。
而當射擊距離提升到20公尺後,雖然水平散佈還能控制在合理範圍內,但是因為在火控與氣閥部分沒有調整過,因此在垂直彈道散佈上並沒有特別穩定,這樣的情況很常反應在WE槍械暴走彈的現象上。
而當30公尺後彈道會因為Hop up下壓力道不足導致下墜(當然不排除使用彈藥過重),對應到小編我自己安裝的光學瞄具,剛好是全息中心下移一個點位。整體散佈撇除掉槍枝傾斜造成的偏差,每發基本上都可以穩定上靶。
整體上來說這把WE SCAR L經過簡易的調整,以及確保螺絲都有固定的情況下,都能有不錯的彈道表現(雖然看得出來原槍主已經花了大筆資金投入升級💸)。

WE SCAR-Lの優點

1.WE SCAR系列與G36系列同樣被廣泛認為是該品牌CP值極高的兩大品牌,基於相對穩定的品質與彈匣通用AR系列等原因,很適合作為剛入坑的新手做選擇。

2.WE SCAR的機構有很多螺絲做固定,不必太擔心槍管晃動問題,市場上也有許多加固的改品套件可以購買,應對措施可以說是相對成熟。

3.除了跨口徑的版本之間無法簡單替換以外,WE SCAR在修改長短管與額外延伸導軌的模組化修改相當的方便,玩家可以依照自己喜歡的外型朝向槍匠之路邁進。

WE SCAR-Lの缺點

1.由於後座力大的緣故,WE SCAR的螺絲很容易鬆動,需要定期檢查或是滴上少許螺絲膠加強穩固,否則很容易造成零件鬆脫影響精度或造成損壞。

2.該槍的重量在突擊步槍裡偏重,再加上塑料摺疊槍托緣故,重心設計很靠前端,對於初次接觸的玩家可能會相對吃力。

3.這把WE SCAR屬於二代槍型(v2),在小編我撰寫這篇文章時已經推出v3系統一段時間了,對於零件後勤這塊在未來或許會受到工廠停產而影響。

結語

以上就是本次要和各位分享的WE SCAR L 心得啦~將近半年沒有生產新文章的小編又一次寫了超多字(超過5000字),雖然未來只會愈來愈忙碌,不確定有多少時間和心力能夠繼續創作,但我還是會盡我所能的帶給各位不同的文章~敬請期待吧!

您可能感興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