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想購買自己的第一把槍卻對於槍種毫無頭緒嗎?找到夢想槍枝卻又怕性能不如自己預期...與其用金錢買經驗,不如花點時間,讓小編我向您娓娓道來吧~
Glock為了滿足用戶的需求推出了各種款式,大部分都是為了隱匿性而縮短了整體槍身,然而其中G34的出現卻是為了競技需求延長了槍管長度。或許是WE考量到G18c零件在不同槍型之間通用的可能性,因此在原先的G34設計上新增了連發功能並命名為G35,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把手槍的特別之處吧~
WE G35の基本資料
槍枝長度:223mm
槍(內)管長度:113mm
槍枝總重:797g
彈匣重量:276g
彈匣儲氣量:6g
載彈量:24+1發
槍口初速(0.2g塑料彈/25°c):95m/s
材質:鋅合金、鋁合金、強化塑膠
槍(內)管長度:113mm
槍枝總重:797g
彈匣重量:276g
彈匣儲氣量:6g
載彈量:24+1發
槍口初速(0.2g塑料彈/25°c):95m/s
材質:鋅合金、鋁合金、強化塑膠
WE G35の外觀
嚴格說起來WE G35並沒有對應的實際槍型,外型看起來其實就是全自動版的G34,或是該說延長版的G18c。
從下槍身突出一段的滑套是競技延伸型主要分辨的特徵,滑套前端有做斜切角設計。
槍口處有11mm螺牙,可以加裝各種膛口裝置,但因為跌管的設計,加裝後容易有零件磨損的可能,或是造成槍械重心前傾。
滑套前段側面則有G35槍型刻字。
G35下槍身和Glock其他版本一樣有設計戰術導軌,可以搭配各種槍燈或雷指器做戰術上的應用。
底部的序號金屬片同樣也有保險功能,但因為很難操作所以通常都會忽略。
滑套頂部簍空的設計在真槍上除了能降低滑套重量外,也能在槍管開孔的情況下讓部分氣體從槍身上方排除,以降低槍口上跳的程度。但在WE的設計上並沒有做出槍管上方開孔的設計。
中段滑套也有"Tactical"刻字。
另一側拋殼孔也有槍械序號刻字和WE的LOGO。
和典型的G17使用的9x19不同,WE G35刻上的是.40口徑。滑套拆卸卡榫的設計相信對於Glock外型很熟悉的玩家應該都不陌生。
WE G35和一般的Glock一樣都有扳機保險的設計,扳機行程的設計也和WE其他款Glock大同小異。
方正的彈匣釋放鈕可以替換左右。
和其他型號不同的其中一項機構,在於G35的滑套釋放鈕有特別設計凸塊,讓玩家在釋放時更順手。但因為玩具槍的亞鉛材質較脆弱,所以個人還是建議以拉動滑套代替卡榫釋放以延長零件壽命。
WE G35仿照G18c設計在滑套尾端加上單連發切換鈕的設計。其實在真槍中因為政策的關係,Glock只有發行G18一種具備連發功能的版本。個人猜測WE會在不同型號的Glock另外追加連發版的原因,是希望能增加G18c的部分零件的生產價值。
握把右側有玩具槍產地和品牌名稱的刻字。
WE G35的照門外型也不太一樣,從原本方形白線改為兩個白點作為輔助瞄準。
實際瞄準情況如下。
能從握把指槽設計和側面止滑紋看出這款WE G35是Gen3版本。原本應該刻上Glock品牌Logo的位置也因為沒有授權的關係而改成WE的商標。
底部彈匣井還有騰出半月型的凹槽空間,方便射手卸下彈匣。
WE G35的彈匣是能和G17系列通用的,沒有長度上的問題,在選購時注意不要買到MOS版本的彈匣,兩者在氣密上有一定的差異所以不推薦混用。
WE G35の內部機構
WE G35和大部分的Glock系列手槍拆卸方式都相同,壓下兩側的滑套釋放鈕後將滑套往前推即可拆除,注意在拆卸時擊錘必須先扳下不然拆卸時會卡到。
由於延長滑套的關係,WE G35的槍內管也會比經典款還要長一點,玩家可以在之後替換成精密管滿足自身的需求。
這款槍其實是一把二手槍,理論上和WE G17系列的火控是通用的,只不過我的學長為了測試三角培林的滑順度,而把整組替換成VFC Glock的火控。
Hop up的部分是用舊版的轉輪無段式調整,當然長期使用後也會因為下壓力道不均而讓下壓金屬片彎曲。
Hop座的部分也沒有和WE G18c有太大的差異,幾乎所有零件都是能通用的(Hop座就是個例外)。
WE G35の性能分析
1.初速穩定度測試
射擊彈藥:0.2gBLS彈
射擊溫度:25度
射擊頻率:1發/秒
射擊溫度:25度
射擊頻率:1發/秒
因為槍管長度較長的關係,WE G35的整體初速會稍微高一點,但仍然在手槍的限速內。可惜的是氣化和氣密較差,初速下跌的幅度也很明顯,整體表現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2.彈道表現測試
射擊距離:5/10/15公尺
彈藥參數:0.25gITW彈
瓦斯參數:12KG 威猛瓦斯
射擊次數:10次(刪去2次成績最差的極端值)
靶紙大小:A4(每一小格邊長為1cm)
彈藥參數:0.25gITW彈
瓦斯參數:12KG 威猛瓦斯
射擊次數:10次(刪去2次成績最差的極端值)
靶紙大小:A4(每一小格邊長為1cm)
WE G35在射擊5公尺的目標時,儘管Hop up已經調到最緊,但整體彈道依然會在目標下方,而散佈面積的部分可能是二手槍的關係,相較於過去的手槍大了很多。
而當射擊距離延長到10公尺後,原廠的Hop系統一樣無法讓彈道上修,但整體水平散佈程度沒有明顯擴大。
有趣的是當射擊距離延長至15公尺後,彈道散佈圖依然沒有明顯的變化。由此可知若想用原廠的系統下場,則需要把瞄準點上修約5公分(大約半格準星的偏移量)。
儘管WE G35的彈道表現在所有手槍中並沒有太優秀,但市面上已經有推出很多針對WE Glock槍型的升級套件,玩家們若喜歡DIY的話不妨嘗試看看吧!!
WE G35の優點
1.WE G35在原有的Glock系統下加長了槍外管和滑套,讓喜歡Glock系列的玩家能有多一種選擇。
2.同樣是加長槍管的關係,WE G35能夠換上比一般尺寸還要長的槍管,且不需要額外加裝膛口裝置作遮掩,對於想要朝競技射擊方向升級來說相當的便利。
3.因為是WE Glock系統,所以在市面上不論是補品或是改裝品都相當豐富,且不同型號之間的零件通用性也很高。
WE G35の缺點
1.WE G35沿用了早期的Hop up系統,在彈道上旋方面並沒有表現很好,建議替換補品或是自製下壓快解決這項問題。
2.因為加長了槍管的關係,WE G35的槍身尺寸稍為大一點,對於已經習慣全尺寸或緊湊型手槍的小編而言需要一點時間適應操作。
3.WE G35屬於低價位的入門款手槍,在氣化和氣密方面並沒有像其他手槍一樣優秀,初速穩定度也較差。
結語
以上就是本次WE G35的介紹,由於這已經不是小編介紹的第一把Glock,所以在內容很多地方都有做刪減(沒辦法已經寫到爛掉了...),各位想知道更多細節歡迎去看看早期的文章比對。不過就算如此我也還是會透過這些文章和各位簡易的做型號上差異的介紹,就是希望讀者們都能透過一些心得上的分享與建議,找到屬於自己的愛槍。未來還會有更多有趣的槍等著和大家分享,敬請期待啦!!
你可能感興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